传奇黑翅膀补丁(传奇补丁安装教程图解)

admin 2021-07-10 手游排行榜 131 ℃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正文

文 | 秦长清

听说黄河上有个铁路大桥,是很早很早的事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老姥爷(父亲的姥爷)讲过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就知道了那个时候黄河上就有一座铁路大桥了。老姥爷说他小时候也不是个老实孩子,也不太愿意听大人的话。他说在民国初年大约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和一个小伙伴偷着从家里跑出来了,从历城东北乡的火石庄村(紧邻遥墙机场北侧围墙)偷着走到了济南。两个人四顾无亲,也没有带多少钱,就沿街乞讨游荡。

这时听说禹城县那里正在招兵,两个人就决定去禹城当兵。也不知道禹城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去禹城呢?两个人向路人打听,才听说禹城在黄河的北边偏西北的地方,大约有一百多里地,说是沿着铁路线就能走到禹城。于是,两个人就沿着铁路线往北走,从泺口上了黄河大堰以后,就从黄河铁路大桥上走过了黄河。老姥爷说,那时候走在铁路桥上,就感觉黄河浊浪滔天、水流湍急,看着眼前发晕、心里十分害怕,好在当时没有火车过桥。他们走过桥后,继续沿着铁路线往北走。饿了就去村里要点吃的,困了就在铁路边迷糊一会。

走了大约有一天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半头晌午,走到了禹城县城,找到了招兵的地方报了名号。不久从屋里出来了一个军官,找到他们两个人带到了屋里,问了他们是哪个县哪个村的人,家在村里什么位置,爷爷和父亲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什么人,他们出来当兵父母亲知道吗?两个人一一回答后,那人说和他们是一个村的,现在兵荒马乱的,家里人也不知道,你们怎么能出来当兵呢?我这里不要你们,你俩还是回去吧。于是,那个人就写了信,给了盘缠,还买了火车票送他们上了火车,让他们坐着火车再次路过黄河铁路大桥回到了济南,此后他们就走着返回了历城东北乡的老家。

一众听故事的人都在感叹老姥爷他们是出门在外遇见了老乡、遇见好人了。否则,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就会生死难卜。而我更惊奇黄河上的铁路大桥,实在无法想象那么老宽老宽的黄河上,怎么修建的大桥?一个什么样子的大桥?怎样能从那里走过桥去的呢?

在那个年代,济南黄河段上下百里之间,就只有这么一座铁路大桥,人们过黄河还都是依靠摆渡船的。后来,当我听说大爹也走过黄河铁路大桥时,就去向他打听黄河铁路大桥长得什么样子?问问他是怎么走过黄河大桥的?他说那一年冬天,他从我们村(秦家道口村)渡口过河,去河西青宁寺赶集。那天半头晌午的时候,突然变天了,北风怒号、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黄河冰封叉住河了,也冻住了摆渡船,无法开船了。他就在河对岸花儿庄的我干爹家住下,一连吃住了十几天的时间了,但还是没有开河的迹象。由于住的时间太长了,再住下去实在不好意思,也会耽误家里的事。又不敢从冰封的河道上跑冰走过河来,就决定从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走过河再回家。

于是,他沿着黄河西岸的大堰徒步走到了鹊山附近的铁路线上,再沿着铁路线从黄河北岸大堰走过了黄河大桥,再沿着黄河东岸大堰回到家里,走了一天一夜大约一百二十多华里。大爹说,泺口的黄河大桥是个大铁桥,河里有一些挺大的桥墩子,桥面上是铁路线的铁轨,桥的上部是一个一个的铁架子。走在桥上的时候正好遇见了火车过桥,他和一块过桥的一些人,都只好躲在桥栏杆后面抱住栏杆,害怕火车带的风把人吸过去,就这样心惊胆战的走过了黄河铁路大桥。我听了以后感觉冬天过黄河真得难啊,遇上天气说过不来就过不来了。这也印证了老人们常说的“找亲戚宁找隔山的,不找隔河的”,“隔河不如隔山,隔山还能转转”的一些老俗话。

再次听说黄河铁路大桥是在父亲跑顺水船的时候。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父亲带着村里的十个人和两张木帆船,在黄河里从到泺口港到北镇、利津、沾化,一号坝、二号坝、三号坝之间跑运输。那两张船都有高高大大的桅杆,打了补丁的船帆,桅杆顶上插着各具特色傲鱼子(小小的彩色风向旗)。父亲跑船回来的时候,奶奶和母亲还专门问起过黄河铁路大桥的事。问两个大帆船这么高的桅杆,是怎么过黄河铁路桥的。父亲说,泺口港在黄河铁路大桥上游的黄河南岸。大船上的桅杆要比大桥高,立着是过不去大桥的。但是船上的桅杆都是活的,过桥前要早早地把前桅杆先放平在船头板面上;立着的主桅杆要先打着满帆再改成半帆,快到黄河铁路大桥的时候,再迅速收起半帆放平主桅杆,就可以借着大船的惯性,再加上划动双桨助力,大船就可以冲到黄河铁路大桥的上游了。

过桥后,再升起主桅杆和风帆,借着风力赶到泺口港。等装载了货物返程时,拉起主桅杆的半帆或者满帆(看风力大小)顺流而下。过桥时依然要放倒桅杆,过桥后再分别再升起主桅杆桅杆和前桅杆,拉满两个风帆,满帆借着风力急驶而下。那个时候随着听父亲讲故事,脑海里却在组织演绎着大船过桥的壮观景像,想象着那满河白帆、千帆竞渡的画面,耳边总会响起是郭兰英演唱的《上甘岭》插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在父亲跑船的最后一年,听他说在黄河下游的北镇新建了一座黄河大桥。那是一个走汽车的公路桥,桥的大梁好像是用大船驮着安装上去的。他说那里的桥上也像泺口铁路桥一样,两端都有军人站岗放哨,保卫大桥的安全畅通。

船到北镇大桥时,也是要放下船帆和桅杆顺流而下或者借着风力惯性冲到桥的上游来。父亲跑船的四年就成了丰富的谈资和美好的回忆,直到今年三月份住院期间,他还为各位病友讲了一晚上跑船的故事,还特别着重讲了那么大的木帆船是如何通过洛口铁路大桥的呢。

1979年的正月初三,我坐船过河去看干爹干妈。那个时候,我们村已经没有摆渡船了。我是骑着自行车走到赵河村西边的黄河滩里,从那里的土码头上坐的大柳树店的渡船。还好,摆渡人还都是父亲和干爹的一些好朋友,无论从哪边说也不收我的船钱,我只好帮着他们划船。还别说,小时候整天坐船也真不是白做的。这个时候划起船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让几个叔叔大爷直夸:“好小子,还真行啊!”上午天气好好的,顺利过了河。

哪成想正吃中午饭的时候,东北风裹着乌云压过来,天很快就阴黑了,接着起了一场鹅毛大雪。不长时间就传来了消息,大柳树店河里结冰封河了,渡船停工了。从下游沟杨家渡口传来的消息称,那里也封河停船了。干爹干妈让我住下,等明天开河了再走。第二天雪还在下着,打听了大柳树店和沟杨家两个渡口,依然没有开河开船的迹象。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开始着急着慌了,难道真没有办法了?

当时我正在历城二中上学,老师要求我们十四级九班年初六必须到校上课,全力复习备战高考。当时我还是班长,班主任老师要求必须先到,协助老师准备开学。初四晚上,我和干爹干妈商量着,如果初五上午还不开河,我就走洛口的铁路大桥过河,再回家准备去历城二中上学。第二天上午果然没有开河,而我又必须过河。干爹实在不放心我独自去走铁路桥,他就也骑着个自行车跟着送我,说是到邢家渡看看有船吗?如果没有就送我去洛口铁路大桥,过了铁路桥他再回去。初五午饭后,还是没有开河的消息,我们爷俩就沿着黄河西岸的大堰曲折南行。好在那边的大堰管理的好,大堰顶上的积雪都扫除了,骑起自行车来也不费劲。但是,西岸的大堰多我来说确是陌生的,那些河滩、河湾、坝窝、柳树行子,在大雪覆盖之下,斑驳陆离、颇为怪诞,与河东岸的景致大不一样,总是让人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往南骑行了大约二十五华里,走到邢家渡时,干爹和我到渡口看看,发现这里河水是流动的、没有封河。

于是干爹找到船工,也是他认识的老朋友,给他们说了说,因为也没有等到别的行人,他们就单独开船送我过了河。然后,干爹在西岸,我在东岸,各自骑自行车回家。黄河东岸大堰顶上的积雪没有人清扫,积雪厚的地方骑不动自行车。就这样一会骑着、一会推着,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等到冻得好像感觉不到还穿着棉袄了,我才回到了家里。虽然,这次我与洛口铁路大桥失之交臂,好在也让我的路程缩短了五六个小时,少走了70华里的路程,而且没有耽误去历城二中上学。

上了大学后的第二年(1980年),当我骑着自行车从黄河大堰上回老家时,从泺口上了黄河大堰就看见了黄河铁路大桥。这是一段美丽的风景,鹊山在黄河北岸横亘着,就像一架青绿山水的屏风。铁路大桥从鹊山东侧往南引出来,在一连串桥墩上跨过了黄河。每一个桥墩都是一个节点,桥墩之间连接着横放的钢铁桥梁(铺着铁轨),桥墩上方有一个三角形的凸起,与之连为一体的一段箱形的钢梁。鹊山、黄河、两岸的大堰和河东的华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鹊华风景画。

站在桥南头的大堰上,环视周边的环境,仔细观察大桥的结构和火车的运行,想象着老姥爷和大爹都是怎样的走过大桥过河的,想象着父亲他们驾驶的双桅杆大帆船,是怎样的放倒桅杆过桥的。不由得心驰神往,感慨万千。那些听过的动人故事、繁忙的码头景象,那些白帆点点、千帆竞渡的生动的场景,就像彩色电影一样,一幕幕的播放扩展开来,久久不曾湮灭。

那个时候从黄河大堰往东行,走到华山附近时就会看见正在修建中的黄河大桥。从黄河南岸的大堰顶上,向黄河北岸延伸的引桥,已经修到了临水的河边上了。河道中心正在修建两座高塔,据说那是挂悬索的塔。当时听说是要建一座悬索斜拉大桥,但是那个时候掌握的知识结构,怎么也无法想象高塔、悬索、桥面是怎么个连接法。只是感觉大桥建成后,一旦遇上大雪封河、舟楫不通时,可以不用再胆战心惊的走铁路大桥了。两三年后,黄河大桥建成了,号称是亚洲第一跨径公路斜拉大桥。远远望去,双塔高耸、矗立河心。高塔两侧悬索斜拉、紧绷桥面。引桥正桥、横跨在黄河和两岸的大堰之上,还分别延伸向大堰外侧的公路上。

为了看清楚到底是怎么个斜拉法,我和媳妇曾骑着自行车专门到了桥中央,看见差不多碗口粗的钢索从桥塔上斜斜的延伸到桥面上,通过巨大连接件和巨大的螺丝,连接着桥面上的粗大部件。二百七十多根钢索安排的整齐划一,成对的悬索几乎呈对称的三角形,从双塔上斜斜的连接着两侧的桥面。从桥面上往高塔上看,感觉有点眼晕。从黄河大堰顶上远远地看黄河公路大桥,则是银光闪闪、雄伟壮观,让黄河上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个时候四面八方的许多人都争相前来参观,我们也是听到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的报道后,前来参观大桥的,既满足了好奇心,又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真正通过黄河公路大桥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那个时候黄河北的大王乡、靳家乡和桑梓店镇由德州齐河县划归济南历城区。我和历城区教育局的韩世安老师去大王中学和历城六中检查教学设备和仪器使用情况。我们两个人骑着自行车通过黄河公路大桥,再沿着308国道向西,总体骑行了60华里,才到达了位于桑梓店镇的历城六中。那个时候历城六中都是平房,看着那些操场和院子的地面,也都像是一些盐碱地。学校里没有实验室,也几乎没有教学仪器设备。再到大桥中学看看,更是什么设备仪器都没有。这次检查,为将来给两个学校安排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返程时,两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建议我们走洛口浮桥,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洛口建了一个浮桥,方便了两个的交通。但是,由于是由远及近返程的,我们还是走的黄河公路大桥。

从黄河北岸的大堰走上桥后,发现在大桥的右侧(西边)大约五六十米远的地方,有一些排列整齐的,像是桥墩样的建筑物。我问韩老师那是什么东西?韩老师说,听说以前苏联人曾经帮着济南修建黄河大桥,地点就在华山北边,但是,没修完就撤走了。那些桥墩,可能就是苏联人修桥留下的痕迹吧。我和韩老师的这次骑自行车下基层检查,收获真不小啊。第一次来回走过了黄河公路大桥,第一次听说了洛口建了浮桥,还第一次听说了苏联人曾经帮助济南建设过黄河大桥,只是没有建完就撤走了。

此后的日子里,多次坐车走过黄河公路大桥和洛口浮桥。听说在北店子那边,还建设了一个新的铁路大桥,从而逐渐淡化了洛口铁路大桥的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济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济阳城南建设了黄河公路大桥,连接着机场高速和东外环高速路。在济齐路西首的黄河上建设了黄河齐河大桥,在西外环向北的延长线上建设了黄河建邦大桥,两座桥都连着宽阔的大路,连通着通往齐河、德州、茌平、聊城方向的国道。在华山付家村建设了东郊浮桥,在我的老家遥墙秦家道口村建设了东城浮桥,便利了两岸的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也让一些无法上高速的重载车辆得以通行。这些桥梁的建设,突破了黄河天堑,便利了两岸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让黄河北岸的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随着济南整体规划的北跨工程的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起步区的落地以及国家黄河发展战略的启动,黄河上大桥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眼看着,位于遥墙刘家村的单塔独立的青银高速大桥同通车了;位于付家村的蓝色钢架桥身,横亘黄河的高速高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了;位于经济重镇洛口的黄河隧道通车了;位于齐鲁大道北首的齐鲁黄河大桥,已经展现出了三段桥身如蓝色的彩虹一般,横卧黄河波涛的美景;位于遥墙南河套村的那座红色的三塔高耸、配以银色的弧形悬索,恰如凤凰展翅一般的,凤凰路大桥就要通车了。

最近还听说位于遥墙姚家村北的,连接遥墙机场航天大道的,黄河第二隧道已准备好开工了。每当开着车通过这些大桥去旅行或者公干时,那些因为黄河天堑、冰封河面、难以通行的画面,还会不时的出现在脑海,但再也不可能变成现实了。黄河大桥的百年巨变,让天堑变通途,让古老的济南城向着黄河北岸无限展开,就像插上了无数腾飞的翅膀……

谨以此文纪念那些远去的亲人,真实记录由他们和我自己亲眼见证的,黄河大桥百年巨变,并祝贺黄河凤凰大桥正式开通。(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秦长清,笔名清莲子,男,汉族,中共党员,曲阜师大本科毕业,化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曾供职于济南市历城区教育系统,任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化学讲师、区教育局电化教育站教研员(高级教师)、监察室负责人、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后任职于历城区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现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员。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传奇手游发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