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小游戏下载(七巧板拼图游戏下载)

admin 2019-12-23 传奇手游三端 110 ℃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正文

六月,炎炎夏日的前奏,充满活力与回忆,是孩子们的狂欢,大人的追忆。

近日人民日报发起话题“今天我想做一天小孩子”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微博达到2.4亿阅读量,很多网友一边回忆自己的童年,一边无奈道自己是“过期”的小朋友。

于是朋友圈又一次被各种回忆杀刷屏。从回忆小时候念念不忘的零食,到最喜爱的动画片,再到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人们在各种回忆中怀念过去单纯简单的幸福。

看到如今孩子们五花八门,令人羡慕的儿童节礼物。很多网友感慨自己的小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游,没有乐高,没有Ipad,却有着简单,满足的幸福。

从滚铁环到放风筝,从跳房子到玻璃珠,这些民间游戏伴随着每个人走过幸福的童年,仅仅一副小小的七巧板就能玩出大大的天地,至今都是寓教于乐最好的游戏之一。

01纯真童年,七巧相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

在20世纪8、9十年代,孩子们玩的游戏大多数都是自然,淳朴的,来源于民间的,这类游戏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娱乐性强,是劳动人民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改编的。

比如七巧板,它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重要的是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深受儿童和成人们的喜爱。

1、七巧板的前身是“燕几图”

七巧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起源与宋代,流行与明、清两代。

最初是“燕几图”,“燕”同“宴”,“几”就是类似茶几一样的小桌子。所以,“燕几图”就是用来招呼客人用的案几图。

燕几图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

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 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这段清楚的讲述了七巧板的渊源,从宋代燕几图到明代的蝶几图,再到清代的七巧图。

宋代黄伯思为了宴请宾客,用6张小桌子拼成“燕几”,后被改进成7张,随着吃饭人数的不同,燕几可以拼成三角形或四方形,六方形等不同的形状。

再后来,人们把它缩小成拼图玩具,明末清初时,皇宫里的人经常用它庆祝节日或娱乐,并拼成吉祥的图案或文字。

由此可见,七巧板当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不仅如此,七巧板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

2、漂洋过海,七巧板享誉七大洲

七巧板在欧洲被称为“唐图”,就是“来自中国的拼图”的意思。在19世纪初,欧洲出版的《中国儿童七巧图》一书中,除了24副七巧板图之外,还有一副木制七巧板,一时间,七巧板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游戏,被广为流传。

接着,荷兰出版了《七巧图合璧》之后,美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出版翻译关于七巧板游戏的书籍,英国的《韦氏大辞典》中,对七巧板做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命名为“唐图”。

七巧板对国外的文学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荷兰著名作家高罗佩在小说《铁钉案》中,塑造了一个迷恋七巧板的哑童形象,每当哑童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与别人沟通。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让很多读者对七巧板充满好奇。

欧洲的两位学者萨姆·洛伊德和杜登奈,更是把毕生的精力用于七巧板的研究,不仅出版了《唐人第八书》,并且用数学原理对七巧板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与尝试。

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说:中国七巧板比西方魔方、魔棍、魔球更具有迷人的智慧魅力。

3、简单方便的七巧板,变化多端的大智慧

据统计,七巧板能够组合成1600多种图形,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拼图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洞察力、专注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推理等能力。

荷兰作家马兰科·林克与马丁·范德林登共同编写的绘本《七巧板猫咪》是一本以七巧板为元素的儿童游戏书。

书中出现的小动物,不管是猫、狗、鱼还是鳄鱼等都是七巧板拼的,单纯一只猫,就可以拼出近十种不同的形态。如此简单的7块拼版,却如此变化多端,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玩耍中保持了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七巧板图画,不仅细腻生动,而且能够清晰的看出七巧板拼装的痕迹,为孩子呈现出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清晰的界限。帮助孩子逐渐从具象世界过渡到抽象的数学世界,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七巧板猫咪

有学者研究,七巧板里蕴含着基本的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孩子在拼接图形的过程中,认识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锻炼了孩子的视觉记忆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

因此,七巧板是典型的“小游戏,大学问,大智慧”。除了七巧板,还有华容道、九连环、蹴鞠等游戏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为什么民间游戏可以容纳古人这么多的智慧呢?游戏在古代只是消遣娱乐吗?古代都有那些人玩游戏呢?我们一起走进古代民间游戏,去看个究竟。

02民间游戏,劳动人民智慧的缩影

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中提到: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

因此,游戏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性活动,是人们生存的需求。早在我国古代,民间游戏就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1、民间游戏起源

关于民间游戏的起源,有典型的几种观点,从这几种观点中,我们就能发现,民间游戏形式为何如此多样化。

生产劳动

早在原始社会,游戏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石球、陶球、小陀螺等器物,说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起初被用来生产生活、驱赶野兽的工具,有了功能性的转变,开始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娱乐色彩。

军事活动

古代群雄逐鹿,战争成为古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逐步安定,战争也不再频繁。于是,一些原本属于军事性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人们消遣娱乐的游戏。比如围棋、象棋、蹴鞠、风筝等。这些游戏更多透露着古人的聪明智慧,即使现在,仍然在民间游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如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开始友好往来,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游戏成为一种媒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友好往来,比如放风筝,就是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等周边国家。

古代如此丰富的民间游戏,玩家是哪些人呢?

2、古代民间游戏玩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游戏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有了游戏组织,分为官方设立的游戏管理机构和民间各类社团,有了自己的“组织”,民间游戏有了更强的地域性。

官方组织

唐代是游戏发展非常繁荣的时期,官方的组织也非常成熟,掌管“散乐百戏”的机构主要有“太岳署、鼓吹署、教坊、梨园”四个部门,还有翰林院和内坊等。除此之外,唐朝军队也有专门从事游艺事业的人才,包括两军打球供奉、力士等。

《旧唐书·职官志二》记载: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各别院以廪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

可见,游戏官方组织在当时皇室中的地位。

民间组织

相对官方组织的集中与统一,民间组织更加自由与分散。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职业、年龄等特点,自愿组合,形成自己的社团组织。

在《唐代游艺》一书中,对民间游戏组织是这样描述的:儿童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放纸鸢;少年男女们喜爱结合在一起荡秋千;上流社会热衷于击球、田猎、围棋、投壶;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角抵、竞渡、水嬉、拔河;军中盛行武艺、击球、田猎、角抵、翘关;道士崇尚导引养生之术;和尚颇好围棋和练武;北方人偏爱习武、驰猎、击球;南方水乡则风行竞渡。

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在唐朝已经非常繁荣,这标志着民间游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与消遣,它成为整个社会的媒介纽带,成为民俗文化以及社交的重要符号。

既然在古代,民间游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科技发展的现代文化背景下,民间游戏还值得推荐吗?

03民间游戏的意义

席勒说: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

如今很多家长认为,游戏是一种单纯的玩耍,只用来消遣,所以,玩游戏是浪费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玩游戏,不如多学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

其实,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游戏的发展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而民间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天性的释放,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

1、游戏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与源泉

心理学家罗扎诺夫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它出现于“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地同步之时,此时身体是放松的,而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收新的信息。”

研究表明当我们游戏的时候,身体会处于放松的状态,这种放松是一种“放松的觉知”,他不是让我们放松到感觉想要休息,而是让大脑处于一种觉知,脑电波处于a波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大脑会非常活跃,而且很有灵感。

那a波到底是什么状态呢?

大脑处于a波时,脑内会分泌“脑内吗啡”,让人心情愉悦,神经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效率提高,此时,人的思路变得流畅,神经细胞之间会催生新的连接,从而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供条件。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把游戏作为孩子学习的手段,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被“娱乐”掩盖下的学习手段,因此,孩子很少能在游戏中获得这样的“放松的觉知”的状态,没有让大脑达到活跃的状态。

我们用“懒蚂蚁效应”解释下,为什么游戏被赋予更多学习功能时,孩子不能够获得学习的动力。

首先解释下“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只有少数蚂蚁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当生物学家在“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束手无策,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懒蚂蚁”看似无所作为,其实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懒蚂蚁效应”。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只有在放松的状态,才能主动思考,才能静下心观察世界。如果我们把游戏赋予学习的任务,孩子不能用最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中,感受不到游戏带来的心流,那游戏对于孩子只是负担,也就不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与主动性。

因此,单纯的游戏,能够让孩子放松大脑,精神愉悦,进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加主动的探索世界。

2、游戏提高孩子综合感知能力,让孩子更聪明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协会项目医务主任、2015年国际图书大奖家庭教育类一等奖《海豚育儿法》一书的作者希米·康曾经指出:有三项内容对于孩子乃至很多父母都是缺失的,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玩耍。

他说:越是聪明的动物其实越会玩耍,因为玩耍能激发起我们脑部的复杂反应。通过玩耍,孩子能够发展很多技能,解决问题、试错、谈判等都是这样形成的。不要评估孩子的玩耍,也不要给他提供过多的玩具,包括乐高套装,我认为这些都是‘玩耍界的垃圾食品’。

这里所说的玩耍,与游戏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众所周知,好奇心是孩子开启智慧,主动探索世界的源动力。游戏的不确定性,未知性,恰恰能引发孩子好奇心,让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游戏的实操性,会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活动中,孩子手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锻炼,并且通过触摸,感受到物体的特点,质感,形状,属性等性能,从而探索自己的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孩子通过作用于多个物体的一系列动作,能够发现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思考,都是依靠大脑支配的。参与动作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控制。这样的活动刺激,使大脑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比如小时候玩的游戏“翻花绳”。一根绳子,就可以玩出多少花样。

单人可以用绳子在双手上,或绕或缠,或穿或挑,就这样在手指上翻转几下,就可以变出降落伞、五角星等图形。

双人可以一起翻,一人手指编成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并且翻成另一个花样,一直到其中一人不能继续为止。

翻花绳不仅锻炼孩子们相互协作的能力,而且这些撑、勾、翻、挑等精细的动作,也锻炼了手指、手腕、胳膊等肢体的灵活性,从而训练了大脑,锻炼了记忆力。

3、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

民间游戏来源于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积累与探索,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各自有属于自己的民间游戏。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说:儿童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是对人类祖先的“回忆”,是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比如蒙古族的游戏“海中亥”,他对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中亥”就是一种具有鲜明蒙古特色的布娃娃。她的服饰是草原早期的,现在已经不多见的蒙古袍,发饰也是传统的蒙古族的装扮。

游戏内容主要是再现蒙古族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包括:打猎、迎猎、挤牛奶、剪羊毛、套马、过年、祭祖等等。孩子们一边摆弄手里的“地中亥”,一边解释此时的场景,这样的家庭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里就传承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文化特色。

民间游戏被赋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如今,孩子们的生活中,传统游戏被各种电子、网络游戏替代,孩子在追求听觉与视觉的刺激时,不再被传统游戏吸引,传统游戏也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中。

因此,让民间游戏重新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对增强孩子民族意识,发扬和继承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04尾声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如什么是自治、什么是克己、什么是独立、什么是共同作业、什么是理性的服从、什么是纪律等,这种种美德可通过“游戏”这一利器来养成。

民间游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符号,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好奇心,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还可以通过身动、心动、合作等方式,让孩子身体得到锻炼,情商得到提高,从而反过来更加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传奇手游发布网站